一、 為什麼要導入社會情緒學習?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青少年面對的挑戰越來越複雜,包括學業壓力、人際適應、家庭期望、自我認同與社群影響等。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青少年自傷、自殺、拒學、輟學等問題有逐年上升趨勢,反映出台灣教育體系在社會情緒教育上的資源與介入仍有待補強。 因此,教育部自 114 年起啟動為期五年的「 SEL 融入國民教育計畫」,期望透過制度化的推動策略,讓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成為日常教學與校園文化的重要一環。這項政策參考美國 CASEL (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等研究基礎,證實 SEL 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情緒穩定、自我效能、人際能力與整體學習成就。 對神經多樣性的青少年而言,這更是教育公平與心理支持的重要關鍵。當孩子的需求被看見,適當的情緒與社交引導,便能有效降低孤立感與適應障礙的風險。 二、 什麼是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 SEL 是一種整合個人內在覺察與外在人際互動的學習架構,涵蓋五大核心能力: 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 ):理解自己的情緒、需求與價值觀,建立正向自我概念。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調節情緒與壓力、設定與追求目標、培養自我激勵與堅持力。 社會覺察( Social Awareness ):能同理他人處境、尊重多元觀點、具備公平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人際關係技巧( Relationship Skills ):建立與維持正向關係、有效溝通、合作、解決衝突與求助。 負責任的決策(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依據倫理標準與現實情境,作出明智與有意義的選擇。 這五大能力不僅影響個人心理健康,也深刻關聯學習表現與人際生活。 三、 什麼是神經多樣性青少年? 「神經多樣性」強調大腦功能的自然差異,涵蓋自閉症譜系、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DHD )、學習障礙、妥瑞症、感官處理困難等族群。這些特質並非缺陷,而是大腦運作方式的不同。 許多孩子在學齡前能獲得早療與資源協助,然而進入國高中階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