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藝術治療:開啟內在對話,找回心靈平靜的旅程

您是否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或者有一團說不清楚 , 卻明顯影響行動和生活的情緒?有時,即使知道是什事情造成的,但因難以啟齒或無法說清楚而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這時, 藝術治療 -- 一種安全而親近感受的創造性心理治療方式,藉由意象的創造表達,能輕易開啟我們與內在對話的療癒旅程。 什麼是藝術治療? ​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藝術創作和心理學專業的治療方法。 它讓我們在一個安全、受支持的環境中,運用繪畫、捏塑、拼貼等創作方式,具象化內在的情感、想法和經驗。創作表達歷程和作品,會成為我們與治療師之間的溝通橋樑,也讓治療師在這過程成為協助我們心理療癒的幫手。 專業的藝術治療師會引導我們降低創作焦慮,啟動與心連結的創作,並探索創作歷程和作品所傳達的意象,梳理我們內在的衝突、釋放壓抑的情緒,進而提升自我覺察。覺察後,往往就能好好發揮思考和行動力,讓生活更順心自在。 藝術治療適用的對象和困擾 藝術治療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成人還是老年人,都能從中受益。如果您有以下困擾,藝術治療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難以口語表達的議題: 對於創傷經驗、情緒困擾、內向或表達能力受限的人來說,藝術提供了一個非語言的表達方式。 ·        壓力與情緒困擾: 如焦慮、憂鬱、憤怒、悲傷等情緒,藝術創作有助於情緒的宣洩與調節。 ·        創傷經驗: 藝術治療能協助創傷受害者安全地處理和整合痛苦的記憶。 ·        人際關係問題: 藉由創作探索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增進溝通與理解。 ·        自我探索與成長: 了解自我潛能、增強自信心、促進個人發展。 ·        身心症狀: 部分身心症狀,如焦慮、憂鬱、慢性疼痛、睡眠障礙等,藝術治療有助於緩解相關困擾。 若醫師診斷需要藥物介入,請依照醫囑接受藥物治療。 ·   ...
最近的文章

用藝術治療作為青少年跨越情緒低谷的彩虹橋

  您是否曾覺得有些情緒很難說清楚?或注意到孩子有心事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在成長的過程中,青少年同時面臨學業壓力、人際關係、自我認同等多重挑戰,這往往也帶來難以調適的情緒困擾。當您考慮尋求專業協助時,除了口語諮商,藝術治療的非語言表達和易觸及心靈深處的方式,也是一種梳理情緒困擾,減緩壓力的選擇。 什麼是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顧名思義,就是透過 藝術創作的過程來達到心理療癒的目的 。它不強調藝術技巧或美學,如同語言表達不必要求有清楚的起承轉合或修辭運用;只要說出真實的感受或想法。所以,在藝術治療的歷程中,治療師會鼓勵創作者自由地運用繪畫、雕塑、拼貼等方式,具象化呈現內心的感受、想法、經驗或想像等,並在藝術治療師的引導和支持中,抒發情感,覺察內在聲音,進而獲得理解和想法的轉化,內在知名 / 不知名的困擾,也將因此獲得療癒。 藝術治療如何幫助青少年? 對於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藝術治療有著獨特的魅力和顯著的益處: ●       無聲的表達管道: 有時候,青少年不善於或不願意直接用語言表達內心的困擾或負面情緒。藝術提供了一個 安全、非語言的出口 ,讓他們可以透過色彩、線條、形狀來「說」出那些難以啟齒的話。 ●       情緒的抒發與調節: 在創作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將積壓的情緒,例如焦慮、憤怒、悲傷、壓力等,轉化為具體的圖像。這種轉化本身就是一種 釋放與宣洩 ,有助於情緒的調節,讓他們感覺更平靜。 ●       增進自我認識與探索: 透過對自己作品的觀察和反思,青少年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潛意識,以及造成困擾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個 自我發現的旅程 ,幫助他們釐清想法、情感和行為模式的方式。 ●       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 藝術創作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當青少年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時,會產生 成就感和滿足感 ,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塗鴉,都能讓他們看見內在的力量。 ●       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 在團體藝術治療中,青少年有機會與...

觀。照--藝術創作中的自我與他者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xSGBKUCBsiGNUT6u8 👯在創作與對話間, 讓我們一起看見自己,也看見他人。

如何協助神經多樣性青少年社會情緒學習 --支持獨特大腦,培養穩定情緒與健康人際

一、 為什麼要導入社會情緒學習?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青少年面對的挑戰越來越複雜,包括學業壓力、人際適應、家庭期望、自我認同與社群影響等。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青少年自傷、自殺、拒學、輟學等問題有逐年上升趨勢,反映出台灣教育體系在社會情緒教育上的資源與介入仍有待補強。 因此,教育部自 114 年起啟動為期五年的「 SEL 融入國民教育計畫」,期望透過制度化的推動策略,讓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成為日常教學與校園文化的重要一環。這項政策參考美國 CASEL (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等研究基礎,證實 SEL 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情緒穩定、自我效能、人際能力與整體學習成就。 對神經多樣性的青少年而言,這更是教育公平與心理支持的重要關鍵。當孩子的需求被看見,適當的情緒與社交引導,便能有效降低孤立感與適應障礙的風險。 二、 什麼是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  SEL 是一種整合個人內在覺察與外在人際互動的學習架構,涵蓋五大核心能力: 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 ):理解自己的情緒、需求與價值觀,建立正向自我概念。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調節情緒與壓力、設定與追求目標、培養自我激勵與堅持力。 社會覺察( Social Awareness ):能同理他人處境、尊重多元觀點、具備公平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人際關係技巧( Relationship Skills ):建立與維持正向關係、有效溝通、合作、解決衝突與求助。 負責任的決策(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依據倫理標準與現實情境,作出明智與有意義的選擇。 這五大能力不僅影響個人心理健康,也深刻關聯學習表現與人際生活。 三、 什麼是神經多樣性青少年? 「神經多樣性」強調大腦功能的自然差異,涵蓋自閉症譜系、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DHD )、學習障礙、妥瑞症、感官處理困難等族群。這些特質並非缺陷,而是大腦運作方式的不同。 許多孩子在學齡前能獲得早療與資源協助,然而進入國高中階段後,...

藝術療癒工作坊--蛻生之旅:在轉化中看見重生的自己

  活動簡介:            邀請病友,透過創作梳理與癌同行的身體、情緒和人際互動經驗,以花(植物)和果實作為象徵,以畫和文字創作,紀錄這段獨特的蛻變歷程,成為繪本。  帶領者將循訊漸進引導創作,不需有專業訓練和經驗,只要您願意嘗試,就放心來做屬於您獨特風格的繪本。以下說明每週活動主題、創作內容和目標: 第1週 | 初綻時刻-與你、與癌相遇 :繪畫/拼貼象徵自己的花與果。介紹自己和癌別。   第2週 | 向光而行-向癌說我可以 :繪畫/拼貼帶給自己力量的陽光。梳理罹癌的負面心情,和面對治療的外在資源。 第3週 | 深植之力-信念種子與我同行 :繪畫/拼貼/捏塑信念種子。覺察個人天賦與信念,正視它帶來的力量。 第4週 | 暗香縈繞-與癌共舞 :繪畫/剪貼我的癌。面對恐懼,釋放負面情緒,轉化負面心情。  第5週 | 風火綻放-重生的花 :繪畫/拼貼新生花、果。梳理與癌同行新生的力量。整理作品和故事,準備裝訂。 第6週 | 繁花之路-走過與癌相遇的旅 程: 繪畫/剪貼複製新生果實。與夥伴交換果實作為祝福,並裝訂繪本。 課程資訊及報名網址:https://www.ilovetacp.org.tw/active1-1a.aspx?sn=310

關於珍愛聊心室

 珍愛聊心室以「養心Buffey」作為副標題,是覺得「Buffey」給人一種食材豐富多元,又有可以各取所需的尊重和自由。食材養身,期望聊心室的內容能提供心理成長的養份來養心。 養心Buffey的主廚郭慧珍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也是藝術治療師。有心理專業的訓練和經歷,同時或曾經還有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這些都會是提供養心Buffey的素材。歡迎您來帶走您需要的養分,如果您願意分享您的生命智慧和經驗成為Buffey的菜色之一,也很歡迎。 成立這個部落格緣起於體會到個人生命的有限性,需要透過行動來實踐它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接納此刻的一切都是最好,下一刻若有更好,下一刻可以再分享的生命態度。如果想了解主廚心理專業更多的資訊,可以在華昕藝心心理諮商所網站https://www.hua-sin.com/ 的[專業團隊]中找到。 珍藏風味:壓力調適~自我成長~情緒教育~心理諮商~藝術治療~與癌同行

聊聊諮商知情同意的保密原則

知情同意書的保密協定是要讓你對會談感到安心,如果你遭遇生命危險或嚴重的不當對待,也能得到適當的社會資源介入幫助。         諮商開始前,通常心理師或諮商機構的行政人員會請你填一份知情同意書,知情同意書的內容包含諮商架構或相關注意事項,例如:扼要說明什麼是心理諮商、你的諮商人員是誰?每次諮商時間、諮商費用、請假方式、保密原則......等。         保密原則通常會讓你知道在諮商中你所說的話都會得到保密,但有以下的例外: 1.當你有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我傷害,或對他人傷害的風險。 2.當你有遭遇法律規定要保護的情境,像是遭到家暴或性侵,以及未成年遭受不當對待:此外,兒童被嚴重疏忽照顧也是需要通報的。         這些通報的規定,都是國家立法希望能及時保護你的安全,甚至提供更多資源協助遭遇傷害的你。         保密協定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安全空間讓來訪者安心表達自己,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獨特,感受有多與眾不同,遭遇有多不堪,而深怕周遭的親友知道,都能在這安全的空間裡好好表達,好好梳理,好好修復。讓這些可能帶給你困擾的遭遇、感受或想法在你心裡獲得新的觀點和意義。甚至讓難以直視的潛意識內容有機會浮現於意識層次,而得到新的理解。         保密協定是對諮商專業人員的倫理規範,如果當事人自己準備好將曾經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內容告訴幾個值得信任的人是不會違反保密協定的,諮商人員並不會要求你不能向他人訴說這些內容。然而,準備好的意思是:你需要思考將這些內容告訴他人或公諸於世的後果,你會不會再遭到更多傷害?還是得到適當的協助?或者你是否已經有足夠的心理力量去因應外界反應而不被過度干擾?這是心理師比較會關心或想協助你的部分。         因此,心理諮商前的知情同意書,除了說明諮商架構外,其中的保密協定是要讓你對於在這架構中的會談感到安心,幫助你順利除理困擾的事。再者,如果你遭遇生命危險或嚴重的不當對待,也能得到適當社會資源介入幫助。